创新机制,务实求真 乡村振兴的“淮安之路”卓有成效

发布时间:2019/12/10 13:44:16来源:新华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江苏省淮安市结合本地实际,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淮安目标,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振兴的“淮安之路”。

淮安是一座改革之城,这座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的城市,曾推出过一大批有质量、有力度、有特色的改革开放举措,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乡村振兴“改”字当头,务实求真,淮安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淮安的顺利开展。淮安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规划(2018-2022年)》《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8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淮安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七条道路”和“五个振兴”的布局安排,大力实施十项重点行动,全力谱写“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淮安篇章,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淮安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确保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开创淮安“新乡土时代”。

为了实现“业兴、民富、村美、人和”“8字目标”,淮安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聚合力、抓重点、促提升,乡村振兴的工作卓有成效,亮点多多,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盱眙龙虾

农业强 龙虾鲜 稻米香

近年来,淮安市紧扣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推进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向特优高效养殖、特种绿色水产和特色生态休闲“三特”农业转型。目前已建成优质食味稻基地294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45.8万亩,稻虾共生种养77万亩。培育农业休闲经营主体669个,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550余万人次。推进新业态新主体建设,依托3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平台和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建成益农服务社1299个,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60亿元。培育示范合作社国家级46个,省级57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5个,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5个,省级55个。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盱眙县黄花塘镇,连片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已荣获国家级示范区。淮安立足做大做强“盱眙龙虾”品牌效应,把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作为调优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盱眙共有4000余户进行虾稻共生种养模式,虾稻共生达65万亩,涌现出了洪泽湖环湖大道等一大批万亩、千亩、百亩以上的虾稻共生种养基地。虾稻共生种养,龙虾肥,稻米香。据悉,“虾稻米”实现了“淮安大米”品质风味和质量安全的双提升,曾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也曾获得“稻虾米”“稻田虾”的有机、绿色食品认证。

今年4月,江苏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淮安召开,重点观摩了稻虾综合种养现场,副省长费高云参加会议并给予高度赞赏。

张福河村渔家风情园

农民富 口袋鼓 摘贫帽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界定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即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而早在2017年6月,淮安便以精准扶贫脱贫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创造性地打造出了“阳光扶贫”系统,成功走出一条以“阳光扶贫”保障脱贫攻坚的新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淮安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阳光扶贫+”行动,将全市82.78亿元涉农资金纳入“阳光扶贫”系统监管,并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系统监管。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蒋卓庆对淮安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

淮安同时聚焦低收入群体脱贫,2019年市级财政安排6000万元扶持100个低收入村发展经营性增收项目。截至2018年底,已有33.2万低收入农户脱贫,142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出列。

为了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淮安着力推进农民的创业就业,加大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培训,新增1.9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1.65万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发放富民创业贷款1.72亿元,扶持农民创业6700人。

张福河村位于洪泽湖北岸,水产资源丰富,是洪泽湖区重要的螃蟹养殖基地。2012年,该村组织村干部和养殖大户到浙江学习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随后成立了电子商务特别领导小组,组织村民发起成立了洪泽爱食派农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该村以统一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仓储、统一物流、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打开了螃蟹的销路,远销全国各地。

目前,该村从事电子商务的户数达65户,占总户数的35.9%以上。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800万元,集体纯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26000元。

金湖湖畔旺屯

农村美 房屋新 生态优

淮安围绕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房子怎么建、稳得住能致富,组织开展行政村、自然村、农户“三个全覆盖”调查摸底,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集体土地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审批和招投标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破除了制约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障碍。目前已实施项目102个,可改善农房33700户,现已入住1万余户。重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善工作,已开工2647户,竣工2639户。

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淮安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评估办法,落实部门职责和县区任务,重点培植1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村和1万户魅力庭院示范户,带动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目前,淮安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16个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新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21363座,农村公共厕所590座,分别有4个村和14个村入选省级和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创成市级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镇76个。获批江苏省“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试点市,先期选择15个村居进行试点,力求形成“一张蓝图、一本规划”。

淮安刘老庄镇,人口4.72万人,下辖18个村,共11502户。刘老庄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目前刘老庄村等6个村4162户已完成整村搬迁,实现集中居住,另外4个村1946户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利用3-5年实现100%集中居住率。新建的红色家园小区、金色家园小区、绿色家园小区、如意美墅小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刘老庄镇还完成了4800米的红色大道两侧的全线亮化工程,长860米、宽25米的迎宾大道延伸工程建成通车,并实现亮化、绿化。该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强势推动“263”专项整治行动、锅炉改造、黑臭河塘整治及限养区养殖场拆除工作,污水管网工程全部完成;推进农村亮化工程建设,安装路灯1865盏,改善了群众夜间出行条件;新建村组道路12.5公里,开通了镇村公交;新建了9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文化运动健身广场。

金湖县红湖村党群服务中心

生活好 事和谐 民满意

淮安坚持抓党建促振兴,抓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促振兴,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成立了25个乡村振兴村党委,对全市村居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轮训,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推进农村民主自治建设,在金湖县全面试点农村两委直选,推行投票站选举等方式选举村居委员会成员,村委会民主选举成功率100%,经验被全省推广。加强平安和谐乡村建设,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创新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完善农村综治服务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

淮安还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全市村居《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制作覆盖率达100%。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乡村文化遗产专题调查,筛选出各类历史遗存近千处。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全市10余家演出团队深入乡村进行演出。

淮安市洪泽法院从2013年开始在全区开展“无讼村居创建”活动。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很快就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成为全国的样板。“在村居,我们创设了审务工作站(点)、劳模调解工作室、新乡贤调解工作室,采取‘一镇街一庭室、一村居一法官’模式,实行法官挂钩机制,遇事负责定分止争,平时开展法治宣传。同时,聘请村干部、退休教师、新乡贤等担任司法协理员、调解员,与司法行政系统的136名人民调解员、政法系统的402名社会治理网格员一道,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洪泽区法院副院长袁爱军说。

“为群众跑腿、替群众操心、让群众满意。”“无讼村居”的创建,为“平安洪泽”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近3年来,洪泽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安法治先进县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李梦琪 侍瀇兴)

联系我们:0531—6669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