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肥西:在保护中传承创新,让圩堡文物“留得住”淮军文化“活起来”

2024年03月22日10:37 | 来源:安徽网
小字号

淮军圩堡群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历史,一草一木都蕴涵着文化。近年来,有着“淮军故里”之称的肥西,深度挖掘淮军文化根脉,不断加大圩堡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谱写文物保护利用新篇章。

全方位保护

——深挖圩堡文化根脉

圩堡是江淮地带特有的建筑,既吸取了护城河和城墙的防御特点,又有别于皖南徽派民居建筑。整体建筑既将“徽派建筑的灵秀之美和北方建筑的粗犷大气”融为一体,又飘溢流淌着“江淮文化的特质”。这些圩堡,便是淮军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观光价值。

肥西圩堡群建筑多达30多座,主要分布在紫蓬山、周公山、大潜山周边。目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的圩子有7座,分别是刘老圩、唐五房圩、张老圩、张新圩、罗坝圩、周老圩、吴大圩。

依托淮军历史文化资源,肥西县着重打造淮军圩堡群建设,对铭传乡刘老圩、柿树岗乡唐五房圩、铭传乡张老圩、张新圩等圩堡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并陆续修复,“串珠成线”共同发展。在保护管理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淮军文化内涵,出版《淮军故里史料集》《刘铭传与台湾》等纪念淮军作为国防军保家卫国、守护祖国领土统一完整的书籍作品,制作播放《刘铭传在台湾》《刘铭传》《圩堡枪声》等一系列反映淮军将领刘铭传抗法保台、开发宝岛的纪录影片,挖掘创造淮军文化的新价值。

这一系列文物保护和文化挖掘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肥西县积极对上申报并整合专项资金4.7亿元,通过项目引领、修缮保护、业态打造等方式实施淮军圩堡保护利用工程,努力使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价值的淮军圩堡焕发新的生命力。

探出新模式

——打开文化传承新思路

近年来,肥西县创新文物工作思路,深挖淮军圩堡文化资源,整合社会优质资源,让淮军圩堡“活起来”“火起来”,有效提升了淮军圩堡的“能见度”,更打开了淮军文化传承传播的新思路。

为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宗旨,肥西县充分利用刘铭传故居、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要意义,开展各类讲解宣传活动700余场,发放2万余册宣传单页,开展《刘铭传牵系皖台亲情》专题讲座、《铭传大讲堂》主题系列讲座、《铭传乡第三届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等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主动发挥“爱国阵地”作用,讲好“淮军文化”故事,打造高质量的党建、干训、研学基地,年均客流量达20万人次。

新征程上,肥西县不断提升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用好科技手段,让文物“说话”,让沉淀的时光重新流淌。刘铭传纪念馆建馆以来,大量运用文字、图片、油画、雕塑、场景复原和实物陈列等,借助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用二维动画、三维模型、AI模拟等多媒体视频和新媒体技术结合,以4D影院真实还原《刘铭传在台湾》,让“活着的淮军圩堡”散发更多时代魅力。

塑造新品牌

——绽放文旅融合新魅力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肥西县以淮军圩堡群环紫蓬山旅游带文旅开发为中心,以古村镇开发和文旅融合为重点,“串点成线”,推动文旅产业“一盘棋”发展。

位于紫蓬山最高峰大潜山北麓的刘老圩是淮军故里圩堡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是清末淮军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私人庄园。肥西文旅以刘老圩为轴,在周边打造了环紫蓬山风景、蕴含圩堡文化符号的民宿产业群。

庐月又·省园,位于紫蓬山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的绝佳位置,依傍刘铭传故居的文化底蕴,刘铭传字“省三”,民宿遂得名“省园”。“一个月中若能出现两次满月,便是难得一遇的美好之意。”文化赋名,改造后的民宿保留了原有的历史记忆,从单一的住宿服务融合为城市历史体验,逐步开拓出承载自身特有印记的产业市场。

柿树岗乡投入7000万元,以唐五房圩为核心,将淮军文化元素融合运用于唐新街,打造淮军文化特色旅游街区,探索乡村振兴“文旅+”;张老圩将发挥张树声等淮军将领后人文脉影响,以寻根溯源觅血脉为线索,开启交流寻祖之旅。肥西县纵深推进“项目集群化、品质精致化、基地生态化、全域融合化”,在构建“一山半水、古镇运河”的发展空间中,突出淮军圩堡群的“东方城堡”的旅游价值。

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题,以历史文脉守护和传承为使命,肥西县正在书写文物保护与传承,文旅融合与发展更精彩的答卷!(温欣 祁朝辉)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