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社会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一村村有好戏|海阳:绘就诗意和美乡村画卷

2023-10-26 08:38:45

来源:水母网   通讯员 姜祥



一城秀色,不只是在远方,也在百姓身边。

“现在真的是变化太大了,一进村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老家。”本月初,在海阳市盘石店镇盘石村,回乡探亲的王洪国惊喜地感叹。盘石店镇乡村的变化在海阳市其他村庄同样发生着,如今,在海阳各个村镇,城乡环境开启“美颜”模式,村民生活更富足,诗意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洋溢着村美人和的文明新气象。

条条山路串起“致富线”

焕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公路先行。一条山路见证了山村的巨变,也见证了村民的幸福。

金秋时节,沿民俗旅游路而行,风光旖旎,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北最大竹林云顶风景区、地雷战旅游区依次映入眼帘。在大山深处寻一家民宿落脚,尝尝农家饭,唠唠农家事,向往的生活在这条路上就能够实现。

“小时候村里比较穷,路也不好,很少能够看到进出的村民,平常只能看见几个农户在山上干活,后来我就外出打工了。”朱吴镇村民姜平回忆起过往说,“2015年,我回村看到这条路已经成形,车进出也方便,再加上我们村樱桃、苹果资源丰富,我就和媳妇开始做电商生意,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了100万元。”姜平告诉记者,山路修好后,商户可以开大车进出收货,“因为产品质量好、销量好,我们每次都会以每斤高3角到5角的价格收购种植户的农产品。”

2011年10月,民俗旅游路正式通车,全长25公里,连接“胶东屋脊”朱吴、盘石店两镇,途经26个村庄,贯通了海阳市北部山区。如今,沿线村庄以路为媒,在种植蔬果的基础上,拓展了采摘、园艺、茶叶等新兴项目,吸引外部资金投资发展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助推了体验农业、农村电商、农副产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让农村经济因路而活、因路而兴、因路而美,成为2022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

作为一条乡村文明致富路,今年9月,民俗旅游路开启了25公里红蓝景观线划线工作,焕然一新的山路方便了游客、商贩和果农,“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果子较以往每斤上涨2—4角钱,农户们富了口袋,甜了生活。

今年以来,海阳市加快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美丽乡村深度融合,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道路面提升改造33.8公里,推进“四好农村路”延伸通达工程153.4公里。

修一条路,富一方百姓。这个秋天,海阳市北部发城镇、朱吴镇、徐家店镇和郭城镇四个果业重镇正在打通串联起千亩示范园的生产路,越来越多的山路变成致富路、幸福路,蜿蜒的山村公路不断书写着崭新的乡村故事……

“村村有好戏”送戏下乡

文体生活愈加丰富

“就盼着看海阳大秧歌,越看越带劲!”今年春节,一场25万人共同观看的大秧歌直播,让人们对海阳大秧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近悦远来,在展示海阳传统非遗文化的同时,也拉动了文旅惠民消费。

田间地头,山庄窝铺,横幅一拉,人群之间的空地就是演出舞台。舞台前人头攒动,站着的、踮起脚尖的、坐在三轮车上的,不断赶来的群众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的热闹场面在海阳市各个村镇轮番上演。

自今年开展“多彩四季”文化年活动以来,海阳市广泛搭建文化惠民平台,将戏曲、综艺、秧歌送到全市广大村民家门口,累计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开展送戏下乡425场次、送电影下乡8851场次,文化站、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1000余场次,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非遗保护工作也在扎实开展。“海阳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其粗犷奔放、感情充沛、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深受群众喜爱……”就在前不久,宣讲志愿者走进海阳市留格庄镇声情并茂地为参会群众普及海阳大秧歌相关知识。

留格庄镇成立了弘文筑梦文体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秧乐万家”海阳大秧歌文化普及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驻地村海阳大秧歌传习所优势,打造“秧乐万家”非遗文化传承品牌,在辖区组建42支农村秧歌队,发挥农村文艺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在农闲零散时节开展海阳大秧歌培训、表演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参与非遗传承,不断提升乡风文明。

同时,海阳市首创“秧歌进校园”惠民项目,创立大秧歌进校园教学资料库;以秧歌为题材研发面向学生群体的文创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求欲望;举办文化培训辅导班100余期,累计培训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7000余人次,不断提升海阳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更多的文化惠民活动还在继续,从“黄河大集”“秧歌贺年会”盛大开幕,到河清岛海阳城市文旅综合体正式启动,再到“村村有好戏”活动启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海阳市不断做优群众生活环境“硬件”的同时,还突出育人育心,丰富“软件”内容,让更多的文化“土特产”活跃于乡村文化市场,充分营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

医疗就业保障全面提升

社会帮扶更加有力

9月中旬,东村街道五间屋村村民姜德娥的银行卡上,一下多出了9080元,看着到账信息,姜德娥感慨道:“只花50块钱参加的‘福村宝’,竟然能报销这么多。”

文明村镇创建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23年,海阳积极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城乡环卫、供水、客运、医疗“五个一体化”建设,生活垃圾清运覆盖城乡,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医疗服务全域覆盖,广大农民出行难、看病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设了6处“如康家园”,吸纳安置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为51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爱心助浴”服务。同时,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开发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4191个,目前已全部安置上岗,真正把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群体纳入到招募范围。

身在海阳、热爱海阳、建设海阳、赞美海阳。海阳将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上持续发力,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建设,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姜祥 摄影报道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