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莱西“沟东新村”:合村并居 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0/5/28 9:50:09来源:青岛日报

沟东新村村貌。

沟东新村村民张英在葡萄大棚里忙着修剪枝蔓。 陆 波 摄


  走进沟东新村,“相约魅力湖畔,梦栖美丽乡村”的招牌格外醒目,宽敞的村道从村头葡萄长廊直通村内,道路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沟东新村位于莱西市日庄镇,共有村民531户、1502人,其中党员52人,土地2000亩,包括沟东、徐家寨、青峰岭、玉池、南埠5个自然村,2019年4月开始启动合村并居工作,今年1月完成村委会选举。5个自然村里有4个曾是省定贫困村,通过发展葡萄种植业全部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在合村并居工作的有力推动下,村集体、村民收入增加了,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党支部力量得到了加强,村庄管理服务提高了,村庄还先后被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沟东新村在合村并居过程中如何打好“主动仗”?遇到了哪些矛盾问题,又是如何一一破解的?对于全市合村并居工作有何启发借鉴意义?5月27日,记者前往该村一探究竟。


       建强新班子,找准富路子,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

  产芝水库旁,沟东新村一排排民房鳞次栉比,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去年,沟东村与周边的玉池、南埠等4个自然村合并成为沟东新村,村庄面貌和村民收入都有了大提升。”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高维玉告诉记者。

  合村前,5个自然村的“家底儿”都很薄。沟东、青峰岭、玉池、南埠4个村庄属于库区移民整体搬迁村,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多年来村民仅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人均不足一亩地,“吃饭靠天”的状况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及村庄发展。

  为打破库区搬迁村人多地少、产业分散的瓶颈,新村党总支外出跑调研、“开夜车”学技术,先后召开5次总支大会,确定立足新村实际打造“葡萄产业示范村”的发展目标。紧接着,新村在莱西域内率先启用遮雨棚栽培技术,延伸发展“阳光玫瑰”“玫瑰香”等8个葡萄品种,以现代农业“嫁接”生态旅游,升级“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区域性党支部统筹作用,新村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效农业葡萄大棚,建立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发展水肥一体化试验区8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实现葡萄产业规模化种植。

  “村庄合并后的新村葡萄产量达到100万公斤,合作社发展壮大到112户,现在几乎家家种葡萄,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高维玉自豪地说。

  为拓宽葡萄销售渠道,提高“沟东葡萄”知名度,该村还举办“环湖葡萄节”,累计吸引游客8万余人,销售葡萄十多万公斤。去年,沟东新村村集体增收29万元,仅种植葡萄一项村民就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随着果农栽培管理营销水平的提高,无核葡萄将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高维玉说。

  “合村并居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那就是要有好的‘班子’,在党总支引领下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要有好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村庄要结合自身优势去发展乡村旅游等功能。还要有好的发展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工商资本的多方共赢。”日庄镇党委书记王安慧告诉记者。


       创新“八个不变”,打消群众顾虑,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合村并居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原来几个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问题,是合村并居要过的‘第一关’。”回忆起去年4月份开始的合村并居工作,高维玉颇多感慨,“为了统一思想,先是由上级党委领导谈心,合村并居后,我作为新村的党总支书记也一直把组织融合作为重点工作及时抓好。”

  沟通交流中,原来的4个村负责人更加理解了合村并居的重要性。心齐了,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结合村庄布局优化调整,沟东等5个村党支部撤销了,成立了沟东新村区域性党支部,还成立了葡萄产业、乡村旅游、社会治理、乡风文明、老年协会5个功能型党小组,由支部委员担任党小组长,实现了党组织区域整合、党员分类管理。

  合村刚完成一个月,新的考验就来了。2019年5月,原玉池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引起了村民上访不断,面对该问题,新村党支部5名支部委员群策群力,仅用5天时间就指导原玉池村建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理顺了工作机制,并帮助收缴陈欠款项20余万元。

  合村前,各村的资产、资金、资源存在差距,管理水平也有高有低,不少人担心合并后原村委会、村民的利益会受损,这成为合村并居工作中的又一难题。

  针对原村委会、村民的顾虑,沟东新村探索推行了各自然村权责保持“八个不变”。即:各村庄村名不变,原村党支部办公地点继续保留,设为党群工作站;债权债务不变;土地(林地)承包关系不变;公益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和受益范围不变;已签订的各类有效经济合同不变;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过渡期内不变;已安排的各类扶贫资金和帮扶项目的享受对象范围不变;退休退职老干部待遇不变。

  有了“八个不变”,原村委会、村民的顾虑打消了,95%以上的村民同意并支持合村并居。同时,“心结”打开了,新村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村庄管理服务难题上。“其他区市不少镇街派人到沟东来学习,‘八不变’已成为合村并居的‘标配’。”王安慧说。

  合村后,新村很快构建起“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模式,将除老弱病残及流动党员外的党员全部纳入管理网格,每名网格员负责包联30户群众,构建起以党员为网点、服务群众全覆盖的网格体系。

  记者在新村党群服务站内看到,议事小组、监督小组、党群服务站及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表张贴在了醒目位置。“我们新村为党群服务站配备了党群网格服务员15名,工作人员10名,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室,下设便民服务代理、财务管理结算、产业技术服务3个服务中心。”高维玉介绍说。

  有了这些平台,合并后的新村可以向群众提供社保、卫生、产业培训等11大类、52项服务,实现“大事一起会商,难事一块解决,小事一网覆盖,服务一站代理”,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收入高了,环境好了,文明氛围更浓了

  接近中午12点,沟东新村村民张英还在葡萄大棚里忙着修剪枝蔓。“这些暖棚葡萄下个月就能上市,蜜香品种批发价每斤30多元,一亩葡萄纯收入最高能到10万元,可是我们致富的‘金果果’。”

  谈起合村并居,张英竖起大拇指:“合村给我们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支持。”

  合村并居工作中,沟东新村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党群利益联结。“简单地说,就是将原自然村合作社统分结合,成立联村葡萄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以每亩400元土地入股,建设合作社服务大厅,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服务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完善党群利益联结机制,年终村集体与社员6比4分红,推动共同富裕。”高维玉解释道。

  腰包鼓了,村民的精神需求也提高了。新村党总支在合村过程中开始以文化融合培育淳朴文明乡风,通过整合村级办公场所及闲置房屋,配套完善文化活动设施,集中打造了面积200余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员干部队伍力量,吸纳社会群众力量,成立了新村道德评议会,组建了养老照护、扶贫助困志愿服务队、义工服务队,并以宣传栏、路旗为媒介宣传全村21户道德模范事迹,育成新风尚。

  与此同时,新村注重以生态融合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我们将村内32户打造为美丽庭院样板,作为首批民宿对外承接食宿服务,与青岛农村干部学院联合成立了党员干部教育‘同吃、同住、同劳动’培训示范基地。”高维玉说,他们还聘请了同济大学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划分成乡间民宿区、新型集聚区两部分。

  收入高了,环境好了,文明氛围更浓了,群众为合村并居后的生活变化而高兴。而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新村新型集聚区已经开建。“我们规划建设新型楼房15栋,配套基本公共设施,打造集聚性移民新村,明年将完成新村531户的搬迁安置。”高维玉说。

  以组织融合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以产业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文化融合培育淳朴文明乡风,以治理融合破解村庄管理服务难题,以生态融合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以居住融合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合村并居过程中,沟东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联系我们:0531—66698332